No.7信令系统(Signaling System No. 7, SS7),作为全球电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在网络节点间传递控制信息,以建立、管理和终止通话及其他服务。理解SS7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对于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答您关于SS7的系列问题。
No.7号信号系统(SS7)在功能上采用分层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的思想,但并非完全一一对应。其主要功能级别及其与OSI模型的关系如下:
SS7协议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下表总结了SS7各主要部分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 SS7 层面/部分 | OSI 模型对应层 | 主要功能 |
|---|---|---|
| MTP 第1级 (MTP1) |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 定义信令链路的物理、电气特性,比特流传输。 |
| MTP 第2级 (MTP2) |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 | 保证链路上传输的可靠性,包括差错检测、帧同步、流量控制。 |
| MTP 第3级 (MTP3) |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 提供信令消息的路由功能,包括信令点寻址、消息分发、网络管理。 |
| SCCP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 网络层 (增强功能) / 部分传输层功能 | 提供更灵活的寻址(如全局标题翻译)、连接控制(面向连接/无连接服务),为TCAP等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
| TUP (电话用户部分) |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 处理传统模拟电话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
| ISUP (ISDN用户部分) |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 处理ISDN呼叫的建立、管理和释放,支持数字网络和各种补充业务。 |
| TCAP (事务能力应用部分) |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 提供非电路相关的事务处理能力,支持数据库查询、移动应用(MAP)、智能网应用(INAP)等。 |
| MAP (移动应用部分) |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 基于TCAP,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用户鉴权、短消息服务等。 |
| INAP (智能网应用部分) |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 基于TCAP,用于智能网服务,如免费电话、预付费业务、虚拟专用网等。 |
需要注意的是,SS7协议族中并没有直接对应OSI模型第4层(传输层)、第5层(会话层)和第6层(表示层)的独立协议组件,这些功能部分地由SCCP和各用户部分间接实现或不完全覆盖。
SS7网络组件示意图,展示了SSP, STP, SCP等关键节点。
No.7信令网协议的应用层是实现具体电信业务逻辑的核心,它建立在MTP和SCCP提供的网络服务之上。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应用场合如下:
应用场合:ISUP是SS7中用于控制电路交换呼叫(主要指ISDN呼叫)建立、管理和释放的关键协议。它广泛应用于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网络(如2G/3G网络的电路域)中,支持语音通话、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ISUP也负责处理补充业务,如呼叫前转、呼叫等待等。
应用场合:TUP是较早期的用户部分,主要用于传统模拟电话网络(PSTN)中基本电话呼叫的建立和释放。随着ISDN和数字网络的普及,TUP已在很大程度上被ISUP所取代,但在一些仍在运行的老旧网络或者与这些网络互通时仍可能见到。
应用场合:TCAP提供了一种通用的、非电路相关的事务处理机制。它不直接处理呼叫本身,而是支持各种应用之间进行信息查询和交互。TCAP是许多高级电信服务的基础,其主要应用包括:
虽然SCCP在分层上属于网络服务部分,但它为TCAP等应用层协议提供了必要的增强寻址和连接管理服务(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因此,在讨论应用层时,SCCP的作用不可或缺。例如,全局标题翻译(GTT)功能由SCCP提供,使得TCAP消息可以根据逻辑地址(如被叫用户号码)路由到正确的数据库或应用服务器。
下图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展示了SS7应用层的主要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
这个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了SS7应用层如何通过不同的用户部分来满足多样化的电信业务需求,特别是TCAP如何作为平台支撑起移动通信和智能网中的核心功能。
理解SS7需要掌握一些核心术语,以下是对您提出的术语的解释:
在电信网络中,信令是指用于在网络单元之间交换控制信息的过程和机制。这些控制信息用于建立、维持、修改和释放呼叫或连接,以及管理网络资源和提供各种服务(如号码翻译、计费、用户状态查询等)。信令与用户实际承载的语音或数据是分离的。SS7就是一套广泛应用的信令协议。
信令点是SS7信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它能够产生、接收或处理SS7信令消息。信令点可以是电话交换机、数据库或其他网络设备。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信令点:
信令网是由信令点(SP)和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的专用网络,专门用于传输SS7信令消息。它独立于承载用户话音或数据的通信网络,实现了信令与业务承载的分离,这种方式称为公共信道信令。
如上所述,STP是SS7信令网中的核心路由节点。它接收来自一个信令点的信令消息,根据消息中的目的信令点编码,查询其内部的路由表,然后将消息转发到正确的出向信令链路,最终送达目的信令点或下一个STP。STP不处理用户业务,仅负责信令消息的透明转发。
在直联信令方式下,两个相互通信的信令点(通常是SSP)之间有直接的信令链路连接。所有与这两个信令点之间的业务电路相关的信令消息都通过这条直联信令链路传送。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对于大型网络,全网状直联会导致链路数量过多,不经济。
在准直联信令方式下,两个信令点之间没有直接的信令链路,它们之间的信令消息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STP进行转接。信令路径和话路路径可能不完全一致。这是SS7网络中最常用的信令方式,因为它通过共享STP和信令链路资源,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随路信令系统是一种信令信息与它所控制的用户话音或数据信号在同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的方式。例如,传统的脉冲拨号或DTMF音就是一种随路信令。信令信息会占用一部分信道带宽或时间。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效率较低,信令功能有限,且信令传输速率受限于话音信道特性。
公共信令系统(也称共路信令系统)是一种将大量用户电路的信令信息集中起来,通过一条或几条独立于话音信道的高速数据链路(即公共信令链路)进行传输的方式。SS7就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信令系统。CCS的优点包括:信令传输速度快、容量大、可提供更丰富的信令信息和业务功能、提高了电路利用率、便于集中维护管理等。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不同SS7用户部分(User Parts)的特点,下面的雷达图从几个维度对ISUP、TUP和TCAP进行了比较。这些评估是基于其典型应用和设计目标的相对比较,并非绝对的量化指标。
此雷达图揭示了:
在SS7的MTP第2级,信令信息以信令单元(Signal Units, SUs)的形式在信令链路上进行传输。信令单元主要分为三类:
MSU用于承载实际的信令信息,即来自MTP第3级及以上用户部分(如ISUP、SCCP、TCAP)的消息。它包含了路由标签、信令信息字段(SIF)等,是SS7网络中传递业务控制指令的主要载体。
LSSU用于在信令链路两端的MTP第2级之间传递链路状态信息。它不包含来自上层的用户数据,而是用于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管理,例如指示链路对齐、失步、拥塞或处理器中断等状态。
当信令链路上没有MSU或LSSU需要发送时,会连续发送FISU。FISU的作用是保持链路的激活状态和同步,并允许MTP第2级持续监控链路的误码率。它仅包含基本的链路层控制信息,如序列号和指示位,不承载任何上层消息或特定的链路状态信息。
LSSU的结构相对简单,因为它不携带用户消息。其典型的字段构成如下(比特数为近似值,具体可能因标准版本略有差异):
+------+-----+-----+-----+-----+----+-----------+----+------+
| Flag | BSN | BIB | FSN | FIB | LI | Status | CK | Flag |
| (8) | (7) | (1) | (7) | (1) | (2)| (8 or 16) |(16)| (8) |
+------+-----+-----+-----+-----+----+-----------+----+------+
01111110,用于帧的开始和结束定界。注意:上述FSN/FIB, BSN/BIB主要用于MSU和FISU的差错控制。在LSSU中,LI固定为1或2,表示状态字段(SF)的长度。更准确地说,对于LSSU,LI字段值为1或2,而SIF(信令信息字段)被状态字段(SF)取代。完整的MTP2信令单元结构更为复杂,此处为LSSU的简化和关键字段说明。
在SS7的MTP第2级,为了防止信令单元的数据部分出现与帧定界标志(Flag = 01111110)相同的比特模式,采用了“零比特插入/删除”(Bit Stuffing/Destuffing)技术。规则如下:
...111111...),并且这6个“1”后是一个“0”(构成标志01111110),则判断为标志字段。假定在LSSU信令包的数据部分(例如状态字段内)有一串二进制串为:“…01111110…011111110…”
原始数据段1: 01111110
1 (011111),第六个是1,在其后插入0。011111 变为 0111110。011111010原始数据段2: 011111110
1 (011111),第六个是1,在其后插入0。011111 变为 0111110。0111110110。没有连续5个1了。0111110110因此,发送方实际发送的二进制串将是:“…011111010…0111110110…”
接收方接收到串:“…011111010…0111110110…”
处理第一部分 011111010:
1 (011111),其后紧跟一个0。0。01111110处理第二部分 0111110110:
1 (011111),其后紧跟一个0。0。011111110因此,接收方经过删“0”操作后,恢复得到的原始二进制串是:“…01111110…011111110…”
这个机制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透明性,即数据内容中可以包含任意比特组合,而不会与帧定界标志混淆。
TUP (Telephone User Part) 是用于传统固定电话网络中呼叫控制的信令协议。当一个TUP呼叫遇到被叫用户忙线时,其简化的信令流程大致如下:
参与实体:
主叫交换机 (OE) STP (可选) 被叫交换机 (TE)
| | |
| 1. IAM (Initial Address Message) | |
|---------------------------------------->|>-------------------------------------->| (主叫号码, 被叫号码等)
| | |
| | (TE处理IAM,检查被叫用户状态) |
| | (发现被叫用户忙 User Busy) |
| | |
| <---------------------------------------<|<----------------------------------------|
| 2. REL (Release Message) | | (原因值: User Busy)
| (或可能是ACM后跟REL/RLC) | |
| | |
| (OE收到REL,向主叫用户送忙音) | |
| | |
| 3. RLC (Release Complete Message) | |
|---------------------------------------->|>-------------------------------------->| (确认释放)
| | |
| | (TE收到RLC,释放相关资源) |
| | |
呼叫失败,资源释放完毕
此流程确保了当呼叫无法接通(如被叫忙)时,网络资源能够被及时、正确地释放,并且主叫用户能得到相应的状态反馈(忙音)。
该视频介绍了SS7(信令系统7号),强调了其在呼叫路由、号码携带、主叫ID和SMS中的作用。探索实际的SS7用例和应用。
No.7信令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强大的协议体系,是全球电信网络稳定运行的基石。从其分层结构、与OSI模型的映射关系,到丰富的应用层协议和核心的信令传输机制,SS7支撑了从基本通话到复杂移动和智能网业务的广泛应用。虽然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和安全考虑,但对SS7原理的理解对于通信专业人士而言依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