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
Ask me anything
Ithy Logo

翻轉台北西區:深入解析「西區門戶計畫」的宏偉藍圖與最新進展

重塑城市天際線,融合歷史與現代,打造台北新國門。

taipei-west-gateway-project-overview-2xlqhe9r

計畫亮點速覽

  • 核心目標: 以台北車站為樞紐,活化西區舊城,改善交通,整合文化資產,促進商業發展,平衡東西區差距。
  • 指標建設: 包含預計2027年完工的「台北雙星」摩天大樓、明日台北埕、北門廣場改造、E1/E2區開發等重大項目。
  • 願景影響: 打造國際級都市門戶,提升區域生活品質與商業價值,塑造新舊交融的城市風貌,帶動周邊房市與觀光。

西區門戶計畫:台北市心的蛻變引擎

計畫緣起與目標

「西區門戶計畫」是台北市政府於2014年提出的一項宏大的都市更新與區域振興策略,旨在重新活絡曾是台北發展重心的西區。過去,隨著都市發展重心東移,西區面臨交通壅塞、建築景觀老舊、土地利用效率不彰等挑戰。此計畫以交通樞紐台北車站為核心,範圍大致東至中山北路、西至環河北路、北至市民大道、南至忠孝西路,涵蓋了西門町、台北車站周邊、善導寺等地。

計畫的核心目標是透過公有地利用的重新檢討、老舊土地與建物的都市更新或危老重建、以及獎勵民間投資開發,全面改善區域面貌。具體而言,計畫致力於:

  • 解決交通混亂問題,打造人本友善的步行環境與順暢安全的車行道路。
  • 整合並活化區域內的歷史文化資產,如北門、鐵道部、三井倉庫等,創造新舊融合的城市意象。
  •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引入新的商業、辦公與住宅機能。
  •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串聯周邊商圈(如站前商圈、西門町、後站商圈),提升整體商業價值。
  • 平衡台北市東西區的發展差距,重塑西區作為「台北國門」的形象。
西區門戶計畫範圍圖

西區門戶計畫涵蓋範圍示意圖


關鍵開發項目與建設內容

西區門戶計畫包含多項子計畫與重大工程,共同形塑西區的未來樣貌。

指標性建築:台北雙星 (Taipei Twin Towers)

打造西區新天際線

位於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C1/D1基地的「台北雙星」開發案,無疑是整個計畫中最受矚目的焦點。此案由藍天宏匯團隊得標,預計興建兩棟摩天大樓,其中C1大樓樓高70層(約360公尺),D1大樓樓高53層(約280公尺),完工後C1將成為台北市第二高、台灣第三高的建築物。這兩棟建築將包含頂級商辦、商場、觀光旅館、以及與機場捷運A1站共構的設施。

台北雙星不僅是建築地標,更肩負著帶動區域發展的引擎角色。其設計強調綠建築與智慧建築概念,並規劃大量的公共開放空間與藝文展演區域。目前工程持續進行中,預計於2027年完工啟用,屆時將徹底改變台北車站周邊的天際線與商業氛圍。

台北雙星官方介紹影片,展示未來西區門戶的新風貌。

其他重要開發案

  • 明日台北埕 (Taipei埕): 位於E1/E2基地的開發案,由台鐵局主導招商。此區保留了清代機器局遺構、鐵道部宿舍群等珍貴古蹟。開發將採「北側開發、南側保存」模式,北側規劃興建商辦、旅館、百貨等複合式大樓,南側則低度開發,保留歷史建築與開放綠地。預計最快2027年後陸續完工。
  • 中華郵政雙塔: 位於台北郵局(北門郵局)後方的公辦都更案,預計興建兩棟現代化大樓,整合郵政、商辦、旅館及文創展演空間,同時修復並活化台北郵局古蹟本體。
  • 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 位於忠孝西路與延平北路口附近的更新案,預計引進商業與住宅機能,目標2029年完成。
  • 西寧國宅改建: 位於西門町附近的老舊國宅已拆除,未來將配合整體計畫進行重建規劃。

交通樞紐再造與人本環境

縫合都市紋理,優化通行體驗

交通改善是西區門戶計畫的初期重點。關鍵措施包括:

  • 拆除忠孝橋引道: 2016年春節期間完成拆除,讓被遮蔽數十年的國定古蹟「北門」(承恩門)完整重現,成為計畫的起點與象徵。
  • 北門廣場改造: 配合引道拆除,重新規劃北門周邊廣場,打造開闊的綠地與人行空間,縫合周邊都市紋理。
  • 忠孝西路路型調整: 拆除閒置的公車專用道,調整車道配置,優化車流與公車動線。
  • 交六、交八廣場改善: 配合台北車站及機場捷運,設置新的公車停靠區(交六),並改善站前廣場(交八),提升轉乘便利性與候車品質。
  • 人行環境優化: 強調以人為本,拓寬人行道,增設綠帶,改善地下街連通性,提供更舒適安全的步行體驗。
北門廣場改造後樣貌

忠孝橋引道拆除後,重現風華的北門與周邊廣場。

歷史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

西區門戶計畫特別強調在開發過程中尊重並融合區域內豐富的歷史紋理。除了北門的重現,計畫範圍內的多處古蹟與歷史建築,如台北郵局、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清代機器局遺構等,都被納入整體規劃。目標是將這些點狀的文化資產,透過廣場、綠帶、人行步道串聯成「面狀」的文化路徑,讓市民與遊客能在現代化的都市環境中,同時體驗台北的歷史深度。


計畫進度與時程概觀 (截至2025年5月)

西區門戶計畫自2014年啟動以來,已歷經數個階段,各子項目的進度不一:

  • 第一階段 (已完成): 忠孝橋引道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拆除、北門廣場景觀工程、交六公車站啟用、三井倉庫遷移重組開幕。
  • 進行中項目:
    • 台北雙星 (C1/D1): 於2019年簽約,目前主體工程興建中,正進行相關審議程序(文資、環評、交評、都審等),預計2027年完工。
    • 明日台北埕 (E1/E2): 招商完成,處於規劃與審議階段,預計2027年後分期完工。
    • 中華郵政雙塔: 都更審議中。
    • 行二行三公辦都更: 都更審議中,預計2029年完成。

由於計畫涉及範圍廣泛,且包含多處文化資產,相關的審議程序較為複雜,部分項目的實際時程可能因審議結果而調整。然而,整體計畫正朝著既定目標穩步推進。

重點開發項目時程表

下表概述了西區門戶計畫中幾個關鍵開發項目的狀態與預計完成時間:

開發項目 基地位置 主要內容 目前狀態 (截至2025年5月) 預計完工時間
台北雙星 C1/D1 超高層商辦、商場、旅館 興建中 / 審議中 2027年
明日台北埕 E1/E2 商辦、旅館、百貨、古蹟保存 規劃與審議中 2027年後分期
中華郵政雙塔 台北郵局後方 郵政、商辦、旅館、文創 都更審議中 待定
行二行三公辦都更 忠孝西路/延平北路口 商業、住宅 都更審議中 2029年
北門廣場 北門周邊 廣場、綠地、交通改善 已完工 -
交六公車站 台北車站西側 公車轉運站 已完工啟用 -

西區門戶計畫的潛在影響評估

西區門戶計畫的推展預期將對台北市帶來多面向的深遠影響。以下雷達圖呈現了該計畫在不同構面上的潛在影響力評估:

此雷達圖顯示,相較於計畫執行前,西區門戶計畫預期能在都市景觀、經濟活絡度、房地產價值及觀光吸引力等方面帶來顯著提升。同時,在改善交通便捷性、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及彰顯文化資產價值方面,也預期有相當程度的正面影響。整體而言,此計畫被視為翻轉西區、提升台北整體競爭力的關鍵動力。


計畫架構心智圖

為了更清晰地理解西區門戶計畫的複雜結構與多元目標,以下提供一個心智圖總覽:

mindmap root["西區門戶計畫"] id1["計畫目標"] id1a["活化西區舊城"] id1b["改善交通運輸"] id1c["保存活化文資"] id1d["促進商業經濟"] id1e["平衡東西發展"] id1f["打造台北國門"] id2["核心範圍"] id2a["台北車站"] id2b["西門町"] id2c["站前/後站商圈"] id2d["北門周邊"] id3["關鍵開發案"] id3a["台北雙星 (C1/D1)"] id3a1["摩天雙塔 (商辦/商場/旅館)"] id3a2["預計2027完工"] id3b["明日台北埕 (E1/E2)"] id3b1["複合開發 (商辦/旅館/百貨)"] id3b2["古蹟保存 (機器局/宿舍)"] id3b3["預計2027後完工"] id3c["中華郵政雙塔"] id3d["行二行三都更"] id4["交通與環境改善"] id4a["拆除忠孝橋引道"] id4b["北門廣場重塑"] id4c["忠孝西路優化"] id4d["交六/交八改善"] id4e["人行環境提升"] id5["文化資產整合"] id5a["北門 (承恩門)"] id5b["台北郵局"] id5c["鐵道部園區"] id5d["三井倉庫"] id5e["清代機器局"] id6["預期效益"] id6a["提升區域價值"] id6b["改善都市景觀"] id6c["增加就業機會"] id6d["帶動觀光發展"] id6e["提升生活品質"]

這個心智圖展示了西區門戶計畫的各個面向,從核心目標到具體執行項目,再到預期的效益,呈現出計畫的完整架構。

台北車站周邊夜景

台北車站周邊夜景,未來西區門戶計畫完成後將呈現更繁榮現代的風貌。


常見問題 (FAQ)

西區門戶計畫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台北雙星」在計畫中扮演什麼角色?預計何時完工?

這個計畫如何處理區域內的古蹟和歷史建築?

西區門戶計畫對周邊房價有什麼影響?

整個計畫預計何時能全部完成?


推薦探索


參考資料


Last updated May 3, 2025
Ask Ithy AI
Download Article
Delete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