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洞察
- 廣泛應用: 超過半數的台灣保險業者已導入AI技術,涵蓋理賠、核保、風控、客服到商品設計等多個核心環節。
- 效率提升: AI顯著加速理賠流程(從數天縮短至數秒)、提高風險預測精準度(達25%),並優化客戶互動體驗。
- 創新驅動: 生成式AI (GenAI) 成為關鍵推力,用於客製化保單設計、智能客服應對,甚至創新的業務員訓練模式。
AI浪潮席捲台灣保險業
迎接智慧化轉型的新時代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台灣保險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數位轉型。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的調查,截至2023年中,已有接近半數(約47%)的台灣金融保險機構採納AI技術,而到了2024年,更有報告指出超過半數的保險業者已導入AI。這股浪潮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營運思維、客戶服務乃至整個產業生態的重塑。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也意識到此趨勢,於2023年研擬並公佈了「金融業運用AI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包含六大核心原則(如以人為本、公平性、透明度等),並著手制定更詳細的「金融業運用AI指引」。此舉旨在建立一個負責任且穩健的AI發展環境,引導業者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兼顧風險控管、公平待客及資料隱私保護。
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保險業的各個角落,從前端的客戶互動、商品設計,到中台的核保、風險評估,再到後端的理賠處理、營運優化,無處不見AI的身影。這不僅大幅提升了營運效率,降低了人工作業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更個人化、更即時、更智慧的保險服務新紀元。
AI賦能:保險核心流程再進化
從理賠到風控,AI應用的多元面向
台灣保險公司正積極將AI技術融入核心業務流程,實現顯著的效益提升與服務創新。以下是幾個關鍵的應用領域:
優化理賠處理:速度與精準度的雙重提升
理賠是保險服務的核心環節,也是AI應用成效最顯著的領域之一。傳統理賠流程耗時費力,而AI的導入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 自動化審核: 透過AI分析理賠文件(包括非結構化的影像資料如醫療單據),可自動判斷理賠資格與金額,大幅縮短審核時間。根據報導,部分流程甚至能從數小時或數天縮短至幾秒鐘完成。
- 效率提升: 截至2022年底,已有40%的保險公司運用AI自動化處理理賠流程。工研院衍生的新創公司「慧保科技」更打造了全台首創的整合型AI理賠試算平台,進一步提升效率與透明度。
- 數據洞察: AI能分析理賠數據,找出趨勢與模式,輔助理賠決策,優化理賠路徑,並提升財務績效指標的監控能力。
AI技術簡化並加速保險理賠流程
強化風險管理與詐欺偵測:預防勝於治療
風險控管是保險業的基石。AI與機器學習(ML)技術的應用,使得風險預測和詐欺偵測更加精準、高效。
- 精準預測: 導入AI技術後,風險損失預測的精準度可提高達25%。AI模型能分析大量數據,更早、更準確地識別潛在風險。
- 反詐欺模型: 透過彙整線上行為、社交關聯、裝置資訊等多維度數據,AI能建構更全面的數位身份畫像,有效識別並阻止個人或集團型的保險詐欺行為,甚至能偵測內部人員舞弊。
- 聯合學習應用: 新光人壽率先採用「聯合學習」(Federated Learning)架構,與同業合作共享數據洞察(而非原始數據),共同訓練反詐欺模型,提升整個行業的風險識別能力,同時兼顧數據隱私。
革新客戶體驗與互動:打造個人化智慧服務
在數位時代,客戶期望獲得更即時、更個人化的服務。AI正幫助保險公司滿足這些需求。
- 智慧客服: AI客服機器人(Chatbots)和語音助理能7x24小時即時回答客戶疑問、處理基本服務需求,大幅減少人工客服的負擔,提升回應速度與客戶滿意度。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是實現流暢人機對話的關鍵。
- 個人化推薦: AI能分析客戶的數據、行為和需求,推薦最適合的保險商品與服務,實現精準行銷。
- 健康促進整合: 部分公司如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國泰人壽開始採納「健康分」概念,利用穿戴裝置數據和AI分析,鼓勵客戶改善健康習慣,並將其納入核保考量或提供保費優惠,創造雙贏。
- 服務品質監控: 台灣人壽創新的「高齡錄音AI智能質檢」技術,利用AI分析客服錄音,自動檢測服務品質,確保對高齡客戶的服務到位,並因此獲得亞洲保險業獎項肯定。
創新保單設計與核保:走向客製化與智能化
AI正從根本上改變保險商品的設計與核保流程。
- 生成式AI(GenAI)應用: GenAI被視為推動市場結構變革的關鍵。它能根據市場趨勢、風險模型和客戶數據,深度優化甚至自動生成創新的、高度客製化的保險產品。
- 智能核保: AI輔助核保流程,能更快、更準確地評估風險,處理更複雜的客製化需求,並輔助精算師進行定價與保費估算。KPMG報告指出,許多公司已將AI導入精算與定價模型。
亞洲保險公司積極利用AI提升競爭力
賦能業務銷售與內部營運:提升效率與專業力
AI不僅優化對外服務,也強化內部營運和銷售支持。
- 業務員智能培訓: 凱基人壽(原中國人壽)成為台灣首家將GenAI導入業務員訓練的公司,其「智能對練系統」讓業務員能隨時與AI進行銷售演練,提升專業能力和數位技能。
- 流程自動化(RPA): AI結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廣泛應用於內部行政、數據處理等重複性工作,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 數據驅動決策: AI是實現數據驅動決策模式的核心力量。保險公司利用AI分析龐雜的營運數據,獲取洞察,支持更明智的策略規劃。勤業眾信的aiDAPTIV+等方案,允許企業在地端環境微調AI模型,兼顧效能與數據安全。
- 行銷科技(MarTech): 如Appier協助新光人壽運用AI進行大數據行銷佈局,實現更精準的客戶觸及與互動。
台灣保險公司AI應用焦點
領先企業的創新實踐
雖然許多保險公司都在積極部署AI,但部分企業的創新應用尤為突出:
- 新光人壽: 在風險識詐領域領先,採用聯合學習架構與同業合作,提升模型效能。同時結合健康分概念,並與Appier等科技公司合作強化AI行銷。
- 台灣人壽: 以「高齡錄音AI智能質檢」技術榮獲國際獎項,展現其在提升客戶服務品質與關懷方面的創新。
- 凱基人壽: 作為台灣首家引入生成式AI進行業務員智能對練的公司,引領銷售模式的革新。
- 國泰人壽: 積極應用AI於健康數據分析與風險評估,推動個人化健康管理與保險商品的結合。
- 保德信人壽: 根據KPMG報告,該公司已將AI廣泛應用於分銷、客服、行銷、人資等多個部門,展現全面整合AI的決心。
下表總結了部分台灣保險公司及其在AI關鍵領域的應用實例:
保險公司 |
AI應用領域 |
具體實例 / 技術 |
新光人壽 |
風險管理 / 詐欺偵測 |
聯合學習架構、異常行為標示、健康分整合 |
新光人壽 |
行銷 / 客戶關係 |
與Appier合作進行AI大數據行銷 |
台灣人壽 |
客戶服務 / 品質管理 |
高齡錄音AI智能質檢系統 (語音分析) |
台灣人壽 |
核保 / 健康管理 |
健康分概念應用 |
凱基人壽 |
業務員培訓 / 銷售支持 |
生成式AI智能對練系統 (台灣首創) |
國泰人壽 |
核保 / 健康管理 |
AI健康分數系統、客製化保單 |
國泰人壽 |
風險管理 / 詐欺偵測 |
機器學習分析異常模式 |
保德信人壽 |
多部門整合應用 |
分銷、客服、行銷、人資等部門導入AI (理賠加速、詐欺偵測、內容生成) |
產業通用 |
理賠處理 |
慧保科技AI理賠試算平台、影像辨識、自動化審核 |
產業通用 |
產品設計 / 核保 |
生成式AI輔助保單設計、精算與定價模型 |
產業通用 |
客戶服務 |
AI客服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NLP) |
視覺化分析:AI應用強度比較
各公司在關鍵AI領域的投入程度 (示意圖)
為了更直觀地展現台灣主要保險公司在不同AI應用領域的投入強度,我們製作了以下雷達圖。此圖表根據目前公開資訊和報導進行綜合評估,分數為示意性質(1-10分,分數越高代表投入程度或應用成熟度越高),旨在呈現相對的側重點與發展概況。
從圖中可觀察到,各家公司根據自身策略與優勢,在不同的AI應用領域有不同的側重。例如,新光人壽在風險/詐欺偵測方面投入顯著,台灣人壽在客戶體驗與理賠自動化方面表現突出,而凱基人壽則在銷售/營運支援(特別是業務員培訓)方面領先。國泰人壽展現較為均衡的發展。整體而言,理賠自動化、風險偵測和客戶體驗是台灣保險業AI應用的普遍重點。
AI應用版圖:思維導圖
一圖掌握台灣保險業AI應用的關鍵節點
為了更清晰地呈現AI在台灣保險業的多元應用及其關聯性,以下使用思維導圖(Mindmap)進行梳理。此圖以「AI在台灣保險業的應用」為核心,展開至各主要功能領域,再細分至具體的應用實例與相關技術。
mindmap
root["AI 在台灣保險業的應用"]
id1["理賠處理 (Claims Processing)"]
id1a["自動化審核 (Automation)"]
id1b["速度提升 (Speed Improvement)"]
id1c["影像分析 (Image Analysis - CV)"]
id1d["理賠試算平台 (Calculation Platform - Hui Bao)"]
id1e["詐欺偵測整合 (Fraud Detection Integration)"]
id2["風險管理 & 詐欺偵測 (Risk & Fraud)"]
id2a["預測模型 (Predictive Models - ML)"]
id2b["聯合學習 (Federated Learning - Shin Kong)"]
id2c["多維度數據分析 (Multi-dimensional Data)"]
id2d["智能核保 (Smart Underwriting)"]
id2e["精算/定價輔助 (Actuarial/Pricing Aid)"]
id3["客戶體驗 & 互動 (CX & Interaction)"]
id3a["AI 客服/聊天機器人 (Chatbots - NLP)"]
id3b["個人化推薦 (Personalization)"]
id3c["健康分數 (Health Score - Shin Kong, Taiwan Life, Cathay)"]
id3d["智能質檢 (Smart Quality Check - Taiwan Life)"]
id3e["語音助理 (Voice Assistants)"]
id4["產品設計 & 核保 (Product & Underwriting)"]
id4a["生成式 AI 設計 (GenAI Design)"]
id4b["客製化保單 (Customization)"]
id4c["市場趨勢分析 (Market Trend Analysis)"]
id4d["核保流程優化 (Underwriting Optimization)"]
id5["銷售 & 營運支援 (Sales & Operations)"]
id5a["業務員智能對練 (Agent Training - KGI Life GenAI)"]
id5b["流程自動化 (Process Automation - RPA)"]
id5c["數據驅動決策 (Data-driven Decisions)"]
id5d["AI 行銷 (AI Marketing - Appier)"]
id5e["法規遵循輔助 (Compliance Aid)"]
這張思維導圖清晰地展示了AI技術如何深入滲透到保險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從理賠效率的提升、風險管理的強化,到客戶互動的革新、產品設計的智能化,再到銷售與內部營運的賦能,構成了一個相互關聯、共同推動產業升級的AI應用生態系。
影音觀察:AI重塑保險市場
數位科技如何改變遊戲規則?
以下影片深入探討了AI時代來臨對保險業的影響,以及數位科技如何重塑市場格局。影片中討論了傳統保險公司面臨的轉型挑戰、新興的保險科技(InsurTech)趨勢,以及AI在提升效率、創造新服務模式方面的潛力,有助於我們更宏觀地理解台灣保險業導入AI的背景與未來展望。
影片內容強調了數據分析、機器學習、自動化等技術在現代保險業中的核心地位。對於台灣的保險公司而言,積極擁抱這些數位科技,特別是AI的應用,不僅是提升競爭力的手段,更是應對市場變化、滿足新一代客戶需求的必然趨勢。影片的討論為我們理解台灣各家保險公司積極佈局AI提供了更廣闊的產業視角。
挑戰與展望:智慧保險的未來之路
機會與風險並存的AI導入旅程
儘管AI為台灣保險業帶來了巨大的潛力與效益,但在導入和深化應用的過程中,業者仍需正視並克服一系列挑戰:
- 數據品質與治理: AI模型的效能高度依賴高質量的數據。數據的收集、整合、清洗以及治理框架的建立至關重要。
- 隱私與倫理考量: 在運用客戶數據進行分析時,必須嚴格遵守隱私法規,並警惕AI模型可能產生的偏見(如基於年齡、性別、地區等),確保公平性與倫理合規。金管會的指引也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 技術整合與成本: 將AI系統與現有的IT基礎設施整合可能面臨技術挑戰,且初期投入成本較高。
- 人才缺口: 同時具備保險領域知識和AI專業技能的跨領域人才仍然稀缺,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是成功的關鍵。
- 法規遵循與調適: 隨著AI技術的快速演進,相關法規也可能隨之調整,業者需要保持敏銳度,確保持續合規。
展望未來,AI將持續驅動台灣保險業的創新。我們可以預見:
- 超個人化服務: 基於更精準的客戶洞察,提供完全客製化的保險產品、服務與定價。
- 即時決策與自動化: 如SAS預測,產業將邁向更深度的智能自動化,實現跨部門的即時數據分析與決策。
- 預防性風險管理: 從事後理賠轉向事前預防,例如結合物聯網(IoT)數據和AI分析,預警潛在風險(如健康惡化、災害預警)。
- 生態系整合: 保險公司將更緊密地與醫療機構、科技公司等夥伴合作,利用AI打造更全面的健康管理與風險保障生態系。
總體而言,AI對台灣保險業而言,既是提升效率、優化服務的利器,也是應對未來挑戰、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引擎。成功擁抱AI轉型的保險公司,將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常見問題解答 (FAQ)
▶ 生成式AI在台灣保險業扮演什麼角色?
生成式AI(GenAI)在台灣保險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主要應用於:
- 保單設計與優化: 根據市場數據和風險模型,自動生成或輔助設計更具競爭力、更符合客戶需求的客製化保險產品。
- 客戶互動與服務: 驅動更智能的聊天機器人,提供更自然、更個人化的客戶應答;也用於生成行銷文案、客戶溝通郵件等。
- 理賠文件摘要與分析: 協助快速摘要、理解大量的理賠文件內容。
- 業務員培訓: 如凱基人壽的案例,創建模擬對話場景,供業務員進行銷售技巧的演練。
GenAI被視為推動保險市場結構性變革的關鍵技術之一。
▶ AI如何加速保險理賠流程?
AI透過多種方式加速保險理賠流程:
- 自動化文件處理: 利用光學字元辨識(OCR)和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自動讀取、分類和提取理賠文件(如醫療收據、診斷證明)中的關鍵資訊。
- 智能審核與判斷: AI模型根據預設規則和學習到的模式,自動評估理賠申請的有效性、完整性,並初步判斷理賠金額,減少人工審核時間。
- 影像分析: 對於車險等涉及影像的理賠,AI可以分析受損照片,評估損壞程度,加速定損過程。
- 詐欺偵測: 在理賠初期即時識別可疑案件,將資源集中處理正常案件,避免詐欺案件延誤整體流程。
- 流程優化: 分析歷史理賠數據,找出瓶頸,優化理賠路徑與作業流程。
這些應用使得部分理賠案件的處理時間從數天大幅縮短至數小時甚至數秒。
▶ 保險公司導入AI面臨哪些主要挑戰?
保險公司在導入AI時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
- 數據相關問題: 數據品質不佳、數據孤島(Silos)、數據量不足、數據整合困難等。
- 隱私與安全: 如何在利用數據的同時,確保客戶隱私安全,符合個資法規要求。
- 倫理與公平性: 避免AI模型產生歧視性偏見(如對特定族群的核保或定價不利),確保演算法的公平性。
- 技術整合複雜性: 將新的AI系統與公司既有的舊系統(Legacy Systems)整合可能非常複雜且成本高昂。
- 人才短缺: 缺乏兼具保險專業和AI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 變革管理: 內部員工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度、工作流程的改變、組織文化的調整等。
- 成本與投資回報: AI系統的開發與維護成本高,如何衡量並實現明確的投資回報(ROI)。
- 法規不確定性: AI相關法規仍在發展中,需要持續關注並確保合規。
▶ 金管會對於金融業使用AI有何指導原則?
金管會於2023年10月發布了「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提出了六大核心原則,作為金融機構導入AI的指導方針:
- 以人為本(Human-Centricity): AI系統的設計與應用應以人為核心,尊重人的尊嚴、權利與福祉。
- 落實治理(Governance): 建立完善的AI治理架構,明確責任歸屬,並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 公平性與包容性(Fairness and Inclusiveness): 防範AI系統產生歧視或偏見,確保對所有客戶的公平對待。
- 安全與穩健性(Security and Robustness): 確保AI系統的資訊安全、運作穩定及韌性。
- 透明性與可解釋性(Transparency and Explainability): 提高AI決策過程的透明度,並能在必要時對決策結果提供合理解釋。
- 問責與可歸責性(Account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確保AI系統的應用結果可被追溯,並能釐清相關責任。
金管會強調採「風險基礎方法」及「比例原則」,並正在研訂更細緻的「金融業運用AI指引」,以促進金融業負責任地發展和應用AI技術。
▶ AI如何協助保險公司偵測詐欺?
AI透過以下方式大幅提升保險詐欺偵測的能力:
- 模式識別: 機器學習模型能從大量歷史數據中學習已知的詐欺模式和異常行為特徵。
- 異常偵測: AI可以識別出與正常行為模式顯著偏離的個案,例如理賠金額異常高、短期內頻繁申請理賠、申請人信息矛盾等。
- 網絡分析: 分析投保人、受益人、醫療機構、公證人等之間的關聯性,識別出潛在的合謀詐欺團夥。
- 文本分析: 利用NLP技術分析理賠描述、事故報告等文本資料,尋找可疑的關鍵詞或矛盾之處。
- 圖像分析: 分析事故照片或醫療影像,判斷是否存在偽造或不一致的情況。
- 行為分析: 結合線上申請行為、裝置資訊等數據,判斷申請的真實性。
- 預測評分: 對每筆理賠申請或投保申請進行風險評分,高風險案件將被標記出來進行人工複核。
透過這些技術,AI不僅能提高詐欺偵測的準確率,還能更早地發現新型詐欺手法,有效降低詐欺損失。
參考資料
推薦探索
necis.nhu.edu.tw
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