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Chat
Search
Ithy Logo

特斯拉FSD迎来革命性飞跃:近期重大版本更新深度解析

探索从端到端AI到中国市场适应性的最新进展,揭示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方向。

tesla-fsd-major-updates-x9xaernf

亮点速览

  • 核心架构重写: FSD V13版本经历了根本性的代码重构,采用与SpaceX火箭引擎同源技术,显著提升决策速度与系统稳定性。
  • 端到端AI驱动: V12及后续版本标志着向单一端到端神经网络的重大转变,减少对传统规则的依赖,使驾驶行为更接近人类。
  • 中国市场本地化: 特斯拉针对中国推送了特定软件版本(如2024.45.32.12),引入城市NOA功能,并进行地图与功能适配,加速FSD在华落地。

迈向智能新纪元:FSD V12 的端到端AI革命

从规则到学习:驾驶决策的范式转移

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发展在V12版本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这次升级的核心在于将城市街道的驾驶决策系统,从依赖大量人工编写规则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基于数百万真实驾驶视频片段训练的单一端到端神经网络。这意味着车辆不再是严格遵循预设指令,而是像人类驾驶员一样,根据实时感知到的视觉信息(主要来自摄像头)直接“学习”并输出驾驶操作(如转向、加速、刹车)。

这种转变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

  • 更强的泛化能力: 基于AI学习的模型能更好地处理训练数据中未明确覆盖的边缘情况和复杂场景,提高了系统在多样化环境下的适应性。
  • 更流畅自然的驾驶: AI驱动的决策倾向于模仿人类驾驶员的平稳操作,减少了生硬的加减速或转向,提升了乘坐舒适度。
  • 持续迭代优化: 通过不断输入新的驾驶数据进行训练,端到端模型能够持续学习和改进,实现快速迭代。

AI视觉赋能:智能速度调节与感知升级

伴随着端到端模型的引入,FSD V12及后续版本(如V12.5)还带来了基于AI视觉技术的“自动速度偏移调整”功能。系统能够智能分析当前道路环境、交通流量、天气状况甚至路面曲率,动态调整设定速度,使其更贴合实际驾驶需求和安全规范。例如,在拥堵路段或进入急弯前,车辆会自动降低速度,而在开阔直道则能更自信地提速。

此外,感知系统的处理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FSD V12.5等版本引入了更先进的AI视觉处理技术,能够以高达36Hz的帧率处理全分辨率的摄像头输入。这意味着车辆对周围环境的“看”得更清晰、反应更快,尤其是在光线不足或恶劣天气(如大雨)等挑战性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增强。

特斯拉FSD用户界面

展示特斯拉FSD系统运行时驾驶员界面的视觉呈现


跨越式进化:FSD V13 的根本性重塑

“革命性进展”:V13.2 的底层重写

如果说V12是FSD向AI驱动的重大转型,那么FSD V13系列,特别是2024年底发布的V13.2版本,则被描述为一次“革命性进展”和“史上最强更新”。这次升级的核心是对FSD系统的底层代码进行了几乎完全的重写。有信息指出,其采用了与SpaceX猛禽(Raptor)火箭发动机控制系统同源的技术架构基础,旨在实现更高的计算效率、更强的鲁棒性和更快的决策响应。

这次大规模重构使得整个驾驶堆栈更加统一和高效,进一步深化了端到端模型的应用,覆盖了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控制的全流程。

能力全面增强:从泊车到复杂路况应对

FSD V13.2不仅在核心架构上进行了革新,也带来了多项用户可感知的具体功能提升:

  • 停车场直接启动FSD: 新增了允许用户在停车场(例如购物中心或办公楼停车场)直接激活FSD的功能,扩展了系统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减少了需要人工接管的场景。
  • 增强的倒车与自动泊车: 利用更强大的端到端网络,V13.2显著优化了车辆在倒车和执行自动泊车任务时的路径规划与控制精度。系统现在能更自信地处理狭窄车位、斜向车位以及周围有移动障碍物的复杂泊车环境。
  • 决策速度与平顺性再提升: 延续V12.5的进步,V13.2继续优化AI视频输入处理(维持36Hz全分辨率)和决策算法,使得车辆在高速行驶、紧急避障或通过复杂交叉路口时的反应更快、动作更平顺。测试表明,该版本的驾驶干预需求进一步降低。

软硬件协同:HW4.0 的关键支撑

FSD V13等先进版本的实现,离不开硬件层面的支持。特斯拉近年来逐步推出了算力更强的Hardware 4.0(HW4.0)自动驾驶硬件平台。相比HW3.0,HW4.0的AI计算能力提升了约五倍,配备了更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更强的图像处理单元。这为运行更复杂、更庞大的神经网络模型(如V13的核心模型)提供了必要的算力基础。

特斯拉已开始为部分符合条件的、已购买FSD服务的车主提供免费升级到HW4.0硬件的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充分体验到最新软件版本带来的全部性能提升。虽然HW3.0车辆也能通过OTA接收FSD更新,但在处理极端复杂场景和未来功能扩展上,HW4.0将具备明显优势。


FSD 在中国:加速落地与本地化适应

城市领航辅助驶入中国:2024.45.32.12 版本推送

2025年2月25日,特斯拉开始向中国车主分批推送软件版本2024.45.32.12。这次更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正式引入了“城市街道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也被称为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导航辅助驾驶)。这意味着特斯拉车辆在中国境内的城市道路上,也能实现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例如:

  • 根据导航路线自动完成路口转弯、直行。
  • 识别交通信号灯并据此通行或停车等待。
  • 在合适的时机自动变换车道以超越慢车或汇入主路。
  • 处理拥堵路段的跟车行驶。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将FSD的官方名称调整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当前作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性质,并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地图与功能适配:应对中国复杂路况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独特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法规,推送给中国用户的FSD版本进行了针对性的本地化调整。这包括:

  • 地图包更新: 伴随软件更新推送了新的地图数据包(如CN-2025.8-版本),包含了更详细、更准确的中国道路信息,如车道线类型、限速标识、交通信号灯位置等,为FSD的决策提供关键依据。有报道称特斯拉在导航层面可能与百度地图等本地图商合作,但FSD的核心感知与决策仍主要依赖自身系统。
  • 功能优化: 针对中国常见的混合交通流(如行人、非机动车混行)、不规则路口、特殊交通标识等情况,对FSD的感知算法和决策逻辑进行了优化。
  • 监管与版本差异: 当前在中国推送的版本并非北美市场的“满血版”FSD。受限于法规审批和数据采集策略,部分最前沿的功能(如完全无监督的某些场景)可能尚未开放。用户体验到的更像是整合了FSD核心技术(如部分端到端网络能力)的增强版Autopilot/NOA。

尽管存在差异,这次更新仍标志着特斯拉FSD技术在中国本土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未来引入更完整的FSD功能奠定了基础。


FSD 版本对比:性能维度评估

以下雷达图基于综合信息,对FSD V12.x 和 V13.x 在几个关键性能维度上进行了概念性的比较评估。请注意,这些评分是相对的,旨在说明版本间的进步趋势,而非精确的量化指标。

该图表直观展示了从V12.x到V13.x,FSD在城市驾驶、减少干预、泊车精度和驾驶体验的平顺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在高速稳定性和恶劣天气适应性上也有所提升。


FSD 开发生态系统概览

为了更好地理解特斯拉FSD的演进,以下心智导图描绘了其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mindmap root["特斯拉 FSD 演进"] id1["软件版本迭代"] id1_1["FSD V12.x"] id1_1_1["引入端到端神经网络 (城市)"] id1_1_2["AI视觉速度调整"] id1_1_3["36Hz 图像处理"] id1_2["FSD V13.x"] id1_2_1["核心代码重写 (SpaceX 关联)"] id1_2_2["增强泊车/倒车"] id1_2_3["停车场启动"] id1_2_4["HW4.0 深度优化"] id2["核心技术"] id2_1["端到端 AI 模型"] id2_1_1["基于视频训练"] id2_1_2["减少规则依赖"] id2_2["计算机视觉"] id2_2_1["多摄像头融合"] id2_2_2["高帧率处理"] id2_3["神经网络"] id2_3_1["持续学习与迭代"] id3["硬件平台"] id3_1["HW3.0"] id3_1_1["基础算力"] id3_2["HW4.0"] id3_2_1["算力大幅提升 (5x)"] id3_2_2["更高分辨率摄像头"] id3_2_3["支持更复杂模型"] id4["关键功能"] id4_1["高速 NOA"] id4_2["城市 NOA / Autopilot"] id4_3["智能召唤 (Summon)"] id4_4["自动泊车"] id4_5["交通灯/停止标志识别"] id5["区域部署与测试"] id5_1["北美市场"] id5_1_1["早期测试与广泛部署"] id5_1_2["Robotaxi 试点"] id5_2["中国市场"] id5_2_1["本地化版本推送 (2024.45.32.12)"] id5_2_2["地图数据适配"] id5_2_3["名称变更为“智能辅助驾驶”"] id5_3["全球扩展"] id5_3_1["与监管机构合作"] id6["未来目标 (2025+)"] id6_1["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id6_2["推出 Robotaxi 服务"] id6_2_1["奥斯汀试点 (计划)"] id6_3["提升车辆利用率"]

此图展示了FSD的发展是一个涉及软件升级、核心技术突破、硬件迭代、功能扩展、区域适应以及长远战略目标的复杂系统工程。


未来展望与测试进展

Robotaxi 的前奏:内部测试与工厂应用

特斯拉并未停止对FSD能力的探索。近期,公司已在美国奥斯汀和湾区启动了“FSD Supervised”模式下的员工内部叫车服务测试。这被视为其规划已久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的前期准备工作,旨在收集真实世界数据并优化用户体验。

此外,特斯拉还在其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Giga Texas)部署了无监督(Unsupervised)的FSD系统,用于在工厂内部自动将新建车辆从生产线下线位置转运至停车场。这展示了FSD在特定、受控环境下实现完全自主操作的潜力。

瞄准 2025: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

特斯拉及其CEO埃隆·马斯克多次公开表示,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L4或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并可能推出商业化的Robotaxi服务。近期FSD V13等版本的显著进步,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有消息称,特斯拉计划最早于2025年6月在奥斯汀推出无需人工监管的完全自主驾驶服务。尽管历史上特斯拉曾数次调整过时间表,且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仍面临技术、法规和安全等多重挑战,但近期的更新无疑增强了外界对其达成目标的预期。


直观体验 FSD V13

夜间与高速公路驾驶实测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最新FSD版本的性能,可以观看实际路测视频。以下视频展示了搭载升级版AI(可能是指HW4.0或软件优化)的特斯拉车辆使用FSD V13版本进行夜间城市及高速公路驾驶的情况,突出了其行驶的平顺性。

该视频记录了FSD V13在夜间复杂光线条件下以及高速公路场景中的实际表现,有助于理解其相较于先前版本的改进。


关键特性演进表

下表总结了近期FSD主要版本在关键特性上的引入与改进情况:

特性 FSD V12.x FSD V13.x 中国特定更新 (2024.45.32.12) 描述
端到端 AI (城市) 引入 深化应用/重写 初步整合 基于神经网络直接输出驾驶决策,减少规则依赖。
城市驾驶 (NOA/Autopilot) 优化 进一步优化 正式引入 在城市道路实现导航辅助驾驶,包括路口处理、红绿灯识别等。
自动泊车/倒车 优化 显著增强 包含基础功能 提升在复杂环境下的自动泊车和倒车精度与流畅度。
停车场启动 FSD 不支持 引入 不支持 允许在停车场景直接激活FSD。
感知处理速度 提升 (如36Hz) 维持高水平/优化 基于硬件能力 提高摄像头数据处理帧率,加快环境感知与响应。
HW4.0 优化 初步支持 深度优化 (取决于车辆硬件) 充分利用HW4.0的增强算力,提升性能上限。
本地化地图/法规适应 N/A (主要北美) N/A (主要北美) 核心内容 针对特定区域(如中国)的地图数据、交通规则进行适配。

注意:功能的具体表现和可用性可能因车辆硬件(HW3.0 vs HW4.0)、软件子版本、地区法规及测试阶段而异。


常见问题解答 (FAQ)

什么是“端到端神经网络”?它和以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特斯拉 FSD 现在是完全自动驾驶了吗?还需要司机监控吗?
HW4.0 硬件对于 FSD V13 等最新版本有多重要?
中国的 FSD 版本和北美版本有什么主要区别?

推荐探索


参考来源


Last updated May 5, 2025
Ask Ithy AI
Download Article
Delete Article